2025年4月21日下午,康力电梯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王友林,因病逝世,享年62岁。
用最简单的一段话来概括王友林:他是中国共产党党员,是江苏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中国国际商会副会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理事、中国电梯协会副会长,是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是全国就业创业优秀个人,是江苏省优秀企业家……这一长串身份,串联起了他“破壁攀登”的一生。
王友林的办公室常年悬挂着一幅自题书法:“虔诚的思想汇报,执著的思考产物。”这位爱读《阿信》、以杰克·韦尔奇为榜样的企业家,用30余年时间,将一家仅有3人的乡镇小厂,打造成与外资巨头抗衡的民族品牌标杆,被誉为“中国电梯行业破局者”。
有人说,他的一生是一家民营企业在垄断夹缝中突围的史诗;有人说,他的故事是一代实业家“产业报国”的精神注脚。
他的离去,让中国电梯行业痛失一位开拓者。敢闯敢为的民营企业家精神丰碑上,有他雕刻的故事和痕迹。
从高考落榜生到企业创始人
不甘平凡的“破局”
1963年,王友林出生于原吴江县莘塔镇一户普通农家,少年时期的他酷爱古典文学,喜欢阅读名人传记类书籍,擅长书法篆刻,却因两次高考失利,未能叩开大学校门。
在考大学这件事上,王友林异常执著的个性初步显现。1979年,高中毕业的王友林与大学失之交臂,复习再考,还是失利。
限于经济条件,1983年,两次高考落榜的少年考入了当时颇有名气的南汽吴江跃进客车厂,成为一名技术员,在机床轰鸣中开启了另一段征程。
命运的转折也就此埋下伏笔。
一年后,厂里有了2个上大学的名额,当时有150多人参加考试。王友林凭借优异成绩进入江苏工学院(现江苏大学)就读汽拖工程系。当同龄人沉浸于享受校园生活时,他捧着专业书籍在集体宿舍内挑灯夜读,用三年时间完成了专业深造,多次被评为班级和系“三好学生”。
1987年,王友林以优异成绩毕业,回厂成为技术骨干。1993年,彼时的中国电梯市场被奥的斯、三菱等外资品牌垄断,国产电梯企业只能干一些零部件代工等边缘业务。而立之年的王友林从中嗅到商机,毅然辞职,创办了莘塔通用机械厂,当时的主要业务是为上海鼓风机厂做零部件加工。
好花不常开,一年光景后,上海鼓风机厂因为改制重组等原因停产,王友林四处寻找出路,在苏州郊外租下仓库,用赊购的机床开始制造电梯导轨。
创业初期,公司员工仅有3至5人。但凭借过硬的质量,王友林的产品逐渐打入奥的斯、通力等外资供应链,为后来康力电梯的诞生埋下伏笔。
“电梯行业没有国企,我们民营企业必须争口气!”王友林曾说。1997年,王友林成立苏州康力电梯有限公司,正式宣布进军整机制造,喊出“打破外资垄断”的宣言。
在此基础上,2002年,王友林组建了江苏康力电梯集团,下设江苏康力电梯有限公司、苏州新达电扶梯成套部件有限公司、苏州康力电梯销售公司及康力电梯安装公司,以不变的从容带领康力电梯迈向更新、更高的起点。
从“跟跑”到“领跑”
挑战不可能的任务
在王友林的字典里,“野心”从不是贬义词。他曾说:“做企业没有野心,就像电梯没有动力系统。”
从国内首台3m/s高速电梯问世到7m/s超高速电梯通过认证,从登陆深交所成为上市公司到创下六项“世界之最”……王友林用“不认输、不服输”的韧劲,带着康力电梯改写了中国电梯产业格局。
2000年初,国产电梯的标签依然“低端”,王友林力排众议投入重金研发,与南京工业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共建实验室,攻克无机房电梯、重载扶梯等核心技术。
2005年,康力电梯推出国内首台自主研发的3m/s高速电梯,终结了外资品牌对高速电梯技术的垄断;2010年,康力电梯登陆深交所,在中小企业板上市,成为国内电梯行业首家上市公司;2012年,其自主研发的7m/s超高速电梯通过认证,技术指标比肩国际巨头。
一路走来,破壁开山,步履不停,而天门山绝壁见证了他最为惊心动魄的攀登。
2013年,张家界天门山景区因盘山公路急弯此消彼长,大道两侧绝壁千仞、空谷幽深,进而招标观光扶梯,要求在垂直绝壁安装总提升高度340米的扶梯,日本、欧美厂商因技术难度过高退出竞标,王友林却毅然接单。
“民族品牌不能永远躲在舒适区!”王友林带队驻扎工地两年,制订防潮、抗震解决方案,攻克27项技术难关,最终以16台扶梯组成340米超长“天梯”穿过山体,客流吞吐量每天达7.2万人,创下六项“世界之最”,被美国《世界日报》称为“中国制造的奇迹”,至今仍是全球山体隧道扶梯的标杆项目。
中国电梯协会秘书长张乐祥认为,创造了中国电梯发展史的“数个第一”的康力电梯,代表了电梯行业的领先水平,天门山观光扶梯又创造了数个“世界之最”,可载入世界电梯发展史册。
2017年,康力电梯以68.65亿元的品牌价值,登上中国品牌价值评价榜单,产品覆盖欧洲、非洲、大洋洲、亚洲、北美洲和南美洲等6大洲,年营业收入超过30亿元,员工达到5100人。
至2023年,康力电梯年营收超50亿元,连续11年入选“全球电梯制造商TOP10”榜单,市场占有率从外资主导时期的不足5%攀升至15%,在“破茧成蝶”的蜕变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行业奇迹。
做中国民族电梯的“NO.1”,这是王友林的信念。“我们要做大做强民族品牌,让中国的制造业屹立于世界制造业之林。”
未竟的“马拉松”
传承、责任与遗憾
白衬衣,黑西服,这是王友林多年来不曾改变的衣着。
谦虚、善良,是王友林被公认的品格,他经常说,“康力电梯远没有成功,康力始终在成功的路上”。
王友林不仅仅是一位杰出的企业家,更以炽热的家国情怀掌舵康力电梯破浪前行。
无论是地震或洪水灾区的救援,还是新冠疫情肆虐时的物资捐献,无论是村镇路桥建设,还是为寒门学子铺就求学之路,都始终有他慷慨解囊的身影。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3年底,康力电梯累计捐赠社会慈善和光彩事业就已超过1亿元,王友林个人捐赠超过1000万元,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在公开报道里,王友林常常被评价为具有典型的金牛座特征:个性温和坚定,性情沉着踏实;对事物一旦决定下来,就以坚韧不拔的精神执着向前。这样“不认输、不服输”的性格,也在他的一生中被逐步印证。
他一步一个脚印跋涉在生命的旅途,最终搭乘上人生的“电梯”,一层一层地接近事业的高峰。但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转眼间,王友林已年近六旬。
扶上马,送一程。2022年,王友林启动交接计划,将这场未竟的“马拉松”交给孩子们:其长子朱琳昊接任总经理,女儿朱琳懿出任副总经理。
2024年3月,王友林正式卸任董事长职务,不再担任公司法定代表人,仅保留公司董事、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委员等职务,将市值58亿元的康力电梯交给32岁的儿子朱琳昊。康力电梯迎来“90后”掌舵新时代。
“民营企业传承不是家事,而是产业延续的国事。”即便退居二线,王友林仍每日超长“待机”,协助领导公司在战略投资方面的工作,并根据其丰富的行业经验、企业管理经验,为公司的长期发展战略献策献力。
2025年4月21日,暮春的细雨沾湿了江南的白墙黛瓦,这位“电梯大王”因病与世长辞,中国电梯业的一颗星辰就此陨落。
王友林带着他的“康力梦”溘然长逝,却将民族品牌的炬火永远定格在时代的天空。正如“苏商会”微信公众号在悼念文章中所写:“一路走来,王友林以大爱精神立身、以事业追求立功、以公益慈善立德、以赤子情怀立言,前辈风采、风范永存。”
如今,康力电梯海外业务覆盖100多个国家,从吴江小镇到世界版图,王友林用三十年光阴凿刻出中国“智”造的印记,但康力电梯所取得的成绩距离他的目标仍有差距。民族品牌之路,艰难异常,他以雄心和毅力、以开拓和精进抒写了中国民族电梯品牌永不褪色的开篇;他留下的,不仅是全球电梯行业的“康力模式”,更是一个关于勇气与信念的时代故事。
当第一缕晨曦掠过,我们仿佛又看见那个在车间躬身执笔的身影。
一步一步,终致千里。
“苏州吴江发布”政务微矩阵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