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凌晨,当大部分人都还在睡梦中时,有这样一支队伍进入了24小时待命状态,那就是徐汇区市场局为应对封控期间电梯突发事件组建的徐汇区电梯应急救援队。
封控第一天,各小区进入全面核酸检测状态,应急救援队也时刻准备着。14时35分,区市场局特种科应急电话响起:“你好,我这里是斜土路1624弄,我们小区有7人被困电梯了,请你们快来现场!”特种科第一时间调配应急救援队携带专业工具前去救援。10分钟后,应急队员赶到了小区门口,按照防疫要求规范穿着防护服进入小区开展救援解困工作。
应急队员来到楼内时,居委会负责人正焦急地等在电梯旁,看到应急人员赶忙迎上前说:“你们终于来了!电梯里有7位居民已经被困一刻钟了。我们小区正组织做核酸,楼上还有行动不便的老人要乘坐电梯下楼。1个小时后做核酸的医护人员就要走了,都快急死我了!”
时间紧迫,应急人员立刻直奔位于21楼的电梯机房查看情况。穿着厚重的防护服本就不太容易前行,更何况是爬上几百级台阶。到达21楼时,应急人员气喘吁吁。防护服紧贴在背上,被汗水浸得皱巴巴的。但他们来不及休息,争分夺秒确定了电梯所处位置,将电梯平层,最终成功解救出被困电梯的乘客。“谢谢你们!封控期间也来得这么及时!”居住在6楼的顾阿姨走出电梯后长舒了一口气,连声向应急人员表示感谢。
考虑到这部电梯是楼栋内仅有的电梯,承载着保障居民上下楼参与核酸检测、方便物资运送的重要功能,应急队员立即对电梯故障开展严格排查,一层一层检查门锁装置,于15时15分成功排除故障,保障了居民后续核酸检测的顺利开展。
4月2日23时,忙碌了一天的应急队员们刚躺下准备休息,徐汇“电梯应急救援队”微信群弹出一条新消息:某医院紧急求助,因疫情原因,需要将新冠阳性病人运送下楼,急需开通楼内2部电梯通往6楼的权限。特种科一边告知应急队员整理工具赶赴现场,一边向区防控办报备,确认相关操作的可行性。
应急队员在接到紧急通知后,一组副组长于守青主动提出带队“出战”。他对组员说:“待会儿去的医院是阳性病人救治医院,电梯又处于污染区内,十分危险,但应急救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是副组长我先上!你们谁愿意和我一起去?”驻点内的组员们踊跃报名,纷纷主动要求承担这项任务。最终,于守青和项志华、姚明发组成了本次应急队伍。出发的路上,于守青反复叮嘱组员,必须按照最严标准穿戴二级防护装备,保证不能有皮肤暴露在空气中,全副武装开展工作。
应急队员到达现场穿戴完成后,在医院工作人员的引领下进入污染区内,由于楼内外的温差,队员们的防护镜上很快凝结了一层雾气,但凭借丰富的业务经验和多年娴熟的技能操作,防护镜带来的“朦胧”感也没有影响他们的正常工作。他们将2部电梯信号程序逐一进行了精确修改,成功开通了6楼的楼层信号,让电梯能够全楼层停靠。在测试确认了电梯能够安全正常运作后,应急队员才撤出了污染区。
队员们在室外进行了全面地消杀,严格按流程脱去了防护服。脱下防护镜和口罩时,他们的脸上已被防护面罩和N95口罩勒出了深深的压痕。此时已是深夜12点半,1个多小时的紧张工作、防护服带来的行动不便令每个人的眼神中都透露着一丝疲惫。但为了第二天能正常开展应急救援工作,他们强忍困意,坚决落实防疫措施,前去医院进行核酸检测。回到驻点时已是凌晨1点半,于守青躺下休息时感慨地说道:“希望今天夜里能睡个安稳觉。”
截至4月4日,徐汇电梯应急救援队已累计出动46人次,处置电梯困人、完成电梯抢修共15起,有力保障了疫情封控期间电梯的平稳运行,保证了居民区核酸检测和运送物资工作的正常开展。